2)第135章 如何善后_诸天:开局九阳神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磊落之气魄。”

  “又可令落榜学子心服口服,定能迅速平息事端。”

  刘伯温此言一出,朝堂上一众大臣一片躁动,根本不敢相信如此‘粗暴不堪’的建议会是出自刘伯温之口。

  就连跪着的李善长与宋濂两人都齐齐皱眉,抬头看向刘伯温。

  他们也不信刘伯温会说出如此堪称‘愚蠢’的建议。

  人群中,胡惟庸却是闻言大喜,心道刘伯温居然会如此如此不智之言,看来他也是老了,昏聩了啊。

  当即他又抬起了头。

  “禀皇上,刘大人之言,实乃祸国乱世之言。”

  “因为,君子自重,文人相轻,落榜学子们这会儿已是满腹冤屈,他们根本不认为自个文章不好,只以为考官昏聩。”

  “如果将所有试卷张榜公开,那不是扩大事态嘛。”

  “再者,科举取仕,乃天子恩威,朝廷专权,怎么能把取仕大权下放到学子们手里,难道要让他们自个来选拔自个吗?”

  “果真如此,朝廷的颜面何在,上下的尊卑又何在?”

  道理,就是这么个道理,文人相轻,自古皆有的事情。

  落榜的考生们不会因为公开试卷评判而服气那上榜的三十六人。

  胡惟庸的话说完了,上边的朱元璋陷入了沉默。

  他也觉得奇怪,往日智多谋划的刘伯温今日怎么会说出如此‘不智’之言,让李善长的小弟胡惟庸这样轻易抓住话头。

  这不对劲,这话不像是刘伯温会说出的话,如此‘简单粗暴’,反而更像是那个人才会说的话。

  此念一生,朱元璋下意识的看了一眼朝堂下神隐在一旁的王明。

  他看到王明老神在在的脸上挂着笑,正是在看戏的模样。

  明白了,这话根本不是刘伯温要说的话,而是他的主意。

  好你个刘伯温,真的和明王搞在了一起,真是……

  朱元璋心中生气,但想了想,却又觉得刘伯温不可能背叛自己。

  不,应该说刘伯温不可能背叛大明!

  刘伯温是个心高气傲,想要青史留名的人。

  他也许可能不忠于咱,但绝不会不忠于大明。

  刘伯温更不想这场科举舞弊案扩大下去不可收拾。

  至于为何要听王明的话,没猜错的话,王明肯定有好办法解决这件事了。

  是啊,咱这个明哥儿可是神仙呐,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这件事难不到他。

  只是,咱要不要直接问他呢?

  不行,咱不能直接问,这样太显的咱无能了。

  等到百官都无能解决这件事后,咱再问他才好。

  想明白这些后,朱元璋心头稍定,开口道。

  “吵的好啊,怎么着,想把奉天殿掀翻了是不是!”

  “咱算是想明白了,取仕风波,不光要明断,还且还要速战速决。”

  “因为那些学子们正在外面蜚短流长,百姓们也都翘首观望着呢。”

  “六部三院的大臣们今儿也都在这儿,你们可都是读书人的尖子呀。”

  “这些考卷是不可给那些学子们看,但是你们可以看。”

  “听旨!”

  “这些考卷依然要遮住姓名,年龄,籍贯,全都给咱拿到奉天殿来,你们轮流阅看,看不完,谁都不许下朝!咱给你们备饭。”

  “遵旨!……”

  “看完之后,你们给咱一个读后感,咱倒要看看,你们所选的上乘卷子,到底是哪些个,和宋濂他们所选的到底有多大的差别。”

  “这样大致可以判断出,取仕是否公道。”

  “皇上圣见!”

  “二虎,末将在,把宋濂和全体考官们给咱集中到国子监去等候处置。”

  “遵旨。”

  宋濂被带走了,只留下李善长还跪在朝堂上。

  朱元璋见状,淡淡道:

  “善长啊,你也别留在这儿了,回自己的府邸歇着去吧。”

  “谢皇上。”李善长面色苍白的回答。

  这一次科举舞弊案,李善长身为总监,算是平白摊上了坏事,朱元璋知道李善长不可能舞弊,但是出了这么大的事,李善长没有监督避免此事,那这就是他最大的失职,所以朱元璋不会罚他,但也不会给他好脸色看了。

  李善长的丞相之位也就不稳了,正是因为想明白了这些,李善长的脸色才如此苍白,他可真是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冤啊。

  请收藏:https://m.kami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