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2章 刘伯温与李善长的道_诸天:开局九阳神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宪带着不甘走了。

  刘伯温却也知道,自此两人师徒缘分已尽,因为道不同了,从此与杨宪渐渐疏远。

  而在另一边,李善长与门徒胡惟庸在家中坐而喝茶论道,谈及朝堂上淮西党与浙东党,却是老神在在,呵呵笑语,不屑一顾。

  “浙东党,浙东党?…抬举他们了。”

  “刘伯温我比他自己都懂他。”

  “他不会和我争,因为他的道就是上善若水,夫为不争,其实无不争也。”

  “相比刘伯温,我现在更觉得麻烦的是刘伯温的弟子杨宪。”

  “此子年岁不过四十,锋芒毕露,圣眷正隆,他来了中书省,怕是要掀起不小的波澜,其中首当其冲的却不是我,而是惟庸你啊。”

  “我?”

  “不错,世人皆知杨宪是刘伯温的弟子,而你胡惟庸也是我的门生。”

  “杨宪不是个蠢人,不会一开始就冲着我发难,肯定先对你着为难。”

  “他来中书省后,肯定要拿你作靶子,这段时间你要小心为是。”

  “呵,杨宪?就他?幸进之臣罢了,惟庸可不会怕他。”

  “诶……反正你小心就是了。”

  “对了,你替我拟一道折子。”

  “如今皇上的几位皇子都已经长成了,如何安置他们才最有利于大明王朝?这事我已经琢磨多时了。”

  “你看,皇上封出了一个明王,虽然没有封地,没有兵权实权,徒有虚名,但从中也能看出一件事来。”

  “皇上肯定也想为皇子们封王,却担心臣工们反对,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诸皇子封王不像那明王只是个虚名,必然要有各自的封地和兵权实权,以此来分化分割淮西武将们的兵权,以此来平衡大明江山权重。”

  “所以,皇子们封王的事,由我来说最妥。”

  “此奏的核心就是,奏请皇上以大明千秋大业为重,举贤不避亲。”

  “即刻敕封诸皇子,为各地藩王。”

  “册封实权藩王会为大明未来的江山埋下隐患,臣功都明白,必然会有人出来反对。”

  “这件事,我懂,皇上也懂,但是这是将来的事,隐患会是一百年后或是两百年后的事,但那又和我等有何关系?”

  “皇上出身寒微,还有着小农思想,打下了大明这么大的江山,想着把江山大半留给太子,小半给皇子们分一分,这是再也不奇怪的事了。”

  “将来太远,一百年后两百年后都太远太远,我和皇上一心,都只看现在。”

  “呵呵,惟庸明白了吗?”

  “如果说刘伯温的道是上善若水,夫为不争,无不争也。”

  “而我的道却是一切只为皇上着想。”

  “皇上想做什么,我就想法帮皇上做好什么。”

  “所以,我的位子才是最稳不过的,明白了吗?”

  胡惟庸大为叹服,拱手而赞。

  “相国大才,属下敬佩,多谢相国指点,惟庸受教了。”

  “三日后,是明王大婚之日,惟庸,你到时提前与我们的人提醒一下,到时我会在那一日给皇上上奏,可不要有不开眼的人出来反对。”

  “有明王本人这个例子在,又值明王大喜之日,相信明王应该也会赞同此事,毕竟他是第一个被封王的人,还是异姓王,最大受益者。”

  说到此事时,李善长忽然感觉有点脸疼牙痛,想起了当年被王明隔空打来的巴掌,现在想来,似乎痛楚依在。

  “什么淮西党,浙东党的,其实都不是皇上最在意的。”

  “皇上最在意的只有明王党!”

  “虽然这明王党,只有明王一人!”

  请收藏:https://m.kami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