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六十二章 典型例子_在阳光眷顾的大地上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涛聊天,把这几天自己关于产业链的思考说给他听。任海涛也想过这方面的事情,他的想法和辛逸的不一样。按他的意思,他到非洲来种棉花,其实是中国的纺织业国际产业链的一环,而且处于产业链的上游,只要国内的纺织业保持繁荣,那么种植和收购棉花的业务就能持续下去,而且占有比较大的话语权。坦扎尔农场也是如此,他们每年出产的剑麻供不应求,他们的烦恼是怎么产出更多的产品供应市场。

  辛逸此前没想到这一点,他觉得任海涛的说法不无道理,一个工业门类齐全、人口众多的国家,的的确确是国人在外闯荡的底气。

  戴月荷问起大家在坦桑尼亚的打算。她是代表处的副主任,提起这个话题倒也自然,杨老板第一个回答了:“戴主任,我来坦桑尼亚的时间比大家长一些,我说一下。我觉得这个国家自然条件很好,地理位置很好,面积够大,人口够多,我们中国人在这里很有发展潜力,所以我肯定会继续在这个国家发展,一直发展下去。”

  戴月荷问:“主要做哪个行业?”

  杨老板说:“这个……我为我们的大公司做服务工作,配套工作,比如现在跟着李总,为项目上提供地材,也包括我那个饭店,属于服务行业。”

  戴月荷说:“杨老板这是要扎根坦桑了呀……”

  冷星雨打断她:“没有讨当地老婆都不算扎根,胖子可以的,瓦努长得多漂亮啊,那么主动找你,你也要主动一点,以后生几个混血儿,肯定很漂亮!”

  众人笑了起来,李元善说:“胖子,我让你来坦桑尼亚,没错吧?这里待遇好,人也好!”

  几句话让徐童红了脸,他双手在胸前不停摇晃:“不要乱讲,我只是拜她为师学外语的,我没一点那方面的意思。”

  刘永正说:“胖子,你不再是当年的胖子了!大家要想看漂亮的混血儿,不能指望他,希望在他们身上。”他手指任海涛,任海涛下巴抬得老高眯着眼睛毫无反应。桑德拉听懂了刘永正的话,摇头说:“刘老板,不要干涉我们的私事。”

  徐童借机回归主题:“大家不要跑题呀,戴主任的问题是在坦桑尼亚有什么打算。像我这种打工仔全看公司安排,你们几个大老板怎么打算的,这才是戴主任关心的。你们每个人都回答一下。”

  戴月荷笑笑,她说:“不是回答问题,就是聊天,大家交流一下。”她说着把纺织厂当作一个例子,分析了纺织厂的现状。正赢集团做了很多工作,付出很大努力,纺织厂的状况有所改善,可是也只是有所改善而已,从经济的角度看真不是一个好生意,不是好生意就长久不了。

  辛逸是在场第二个最了解纺织厂的情况的,他问戴月荷,纺织厂拿到那笔出让土地的现金后用在哪里。戴月荷说,大部分用在人员福利上了。纺织厂拿到了一大笔现金,正赢集团的想法是投入到技改中,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可是遭到了坦方的反对,他们要求把这笔钱用来提高员工待遇,提高员工的积极性。正赢集团当然不同意,纺织厂员工的待遇不低于市场水平,如今困难时期有钱要用在刀刃上。正赢集团是大股东,他们以为这件大事他们说了算。不料,讨论会议后的第三天,几个车间的工人一起罢工了,纺织厂完全停产了。

  正赢集团的代表那个气呀,在办公室里拍桌子摔凳子。连着几天的罢工,正赢集团既不能管理员工,又不能惩罚员工,更别提开除了,他们束手无策,找到了代表处请求帮忙。代表处能做的事情很有限,戴月荷去了工业部找高层,拜访工会领袖沟通,与纺织厂经营层座谈,最大的效果不过是员工不再聚集,在各自岗位呆着不干活。最后,正赢集团不得不把三百万美元的现金中拿出一半用来改善员工待遇。

  “其实我想和大家说的是,在坦桑尼亚,包括其他的国家,一定要多调研。”戴月荷说,“正赢集团,包括我们代表处,在纺织厂的事情上都犯了错误,所以现在很被动。”她看一眼辛逸,又看李元善,继续说:“你们项目上的石子供应问题,也是缺乏调查的典型例子。”

  请收藏:https://m.kami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