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二十章 苏格兰场之夏_民国不求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被称为苏格兰场。詹姆士六世到达伦敦之后,将这里作为办公的地方,直到1829年才在这里建立起伦敦警察厅总部。

  1890年伦敦警察厅就已经搬离了苏格兰场,警察厅旧址还被英国陆军征用,但是这个习惯上的代称却一直保持了下来。

  “警察厅最近的事情还真多。”

  自从1922年的格拉斯哥败选以后,英国国内的政治秩序便朝着一发不可收拾的动荡状态滑落,伦敦警察厅自身难保,哪有人会来关注埃里克这个小角色。

  回到自己办公桌前,埃里克翻动了他写满小说草稿的笔记本,小说的名字是《如此欢乐童年》,是一篇带有自传性质的文章,文风同他在伊顿公学的老师赫胥黎类黎似。

  年轻的警察在笔记本上又增添了几行文字以后,就开始竖耳静听周遭同事们的闲聊和讨论,大家都对近期的国内政局和治安形势忧心忡忡,那个大腹便便的警长又提到了“红色克莱德河岸”的名字。

  “格拉斯哥已经背叛了英国,简直成了叛匪的大本营。”胖乎乎的警长一边吃着炸鱼,一边对报纸上工党在苏格兰地区的胜选表示不满,“苏格兰人就是这样,他们……”说到一半,警长才想起警察厅内也有不少苏格兰人,这才赶忙闭上自己的嘴巴。

  埃里克·布莱尔并没有觉得受到冒犯,他的家族就起源于苏格兰,祖辈早在18世纪就参与了大英帝国的殖民活动。父亲还是印度总督府鸦片局的官员,若非大战以来英属印度殖民地长期动荡不安的情形,那么埃里克在伊顿公学毕业以后,早就应该当上殖民地的公务员了。

  苏格兰有极其悲壮的历史,苏格兰高地也有异于不列颠岛大多数地方的独特民情。如今被工党把持的格拉斯哥正是苏格兰最大的城市,在整个英国号称是仅次于伦敦和伯明翰的第三大城市,这座城市,自工业革命以来,拥有无限荣光,一度还超过伯明翰成为大英帝国的第二大城市,也是继伦敦和巴黎之后第三个人口达到百万的欧洲城市。

  这样一个具有显赫历史的城市,离不开母亲河的哺育,此即克莱德河。这条蜿蜒176公里的苏格兰第三长河,在格拉斯哥奔入克莱德湾,融进爱尔兰海。

  一百五十年前格拉斯哥大学的教授亚当斯密,就是在克莱德河岸思考写下了资

  本主义的奠基之作《国富论》,一百五十年后的今天克莱德河岸却成为了英国劳动运动的中心,所谓的“红色克莱德河岸”在1924年的英国既被用来指代罢工运动,也被用来指代工党内部一个未完全公开的极左翼激进战斗团体。

  马克思曾从《国富论》的理论中看出自由经济产生“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必然性,用亚当·斯密的观点培植“红色种子”,推导出计划经济以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救治药方,以亚当·斯密、李嘉图等为代表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反而成为了马克思主义的滥觞,或许这就是克莱德河岸的奇妙之处。

  1911年,大约比中国的辛亥革命早些时候,

  网站提醒:本站无任何弹窗广告,但畅读模式被百度增加了很多的广告,关闭畅读模式即可屏蔽这些烦人的广告!

  同时畅读模式影响网站加载速度,导致响应变慢,或者无法正常阅读等情况。

  请收藏:https://m.kami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