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56章 调教的目标(呼唤你,月票)_调教初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礼治相左,所以孔子不能容忍,利用职权杀了少正卯。礼治和法治有什么区别呢?礼治是建立一种礼仪制度,就是所谓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用道德的教育使人们遵守这些制度。而法治思想是建立严厉的法律来治理国家,用严格刑罚使人们遵守制度。孔子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思想家的时代,那个时候的文化思想领域是多元化的,谁都能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所以,才能出现百家争鸣的现象。那次的思想大辩论可以说中国历史上最为壮观的一次。可惜,孔子却因为少正卯的政治思想与自己不同杀了他。用今天话来说,少正卯是孔子的政敌、异己。那么排除异己就很是正常了。但问题是,孔子宣扬的思想是仁啊,连当时各国国君都能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做为儒家的领袖以仁标榜世人的孔子又为什么对不同政见那么的仇视啊?

  那么孔子的仁在哪里?后世的儒生,大都不承认历史上发生过孔子杀少正卯的事情,也许他们也感觉孔子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上缺乏考虑,因此就为尊者讳。想掩盖事实与真像,姑且不论是不是事实,但是这一事例恰恰就像是一记沉重地警钟,被我拿了过来,狠狠地敲击在李治,这位大唐未来皇帝的心头,目的,就是要他警醒。

  “师尊之言,治受教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行为,就算他真的有错,这并不代表着他就是犯罪,若真如此,古时何有百家争鸣,就算我大唐,执政之朝堂上,亦同样各有想法,若真要治罪来,怕是连我这个太子,也得与俊哥儿您一般了。”李治很会说话,小小地拍了我一个马屁,还很明白地向我表达了他的心意,代表着他同意,并且认同我的这一观点。

  “小治能有此想法,为师甚慰啊,我大唐可以有万国来朝,靠的就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绝不会因言而罪人,更不会以莫须有之罪而治人以罪,所以,我大唐才能同时存在这么多的宗教,也才能让那些异邦之人倾慕我大唐那种从百姓至朝庭都宽阔而博大的胸襟。”我赞许地朝着李治点了点头笑道。

  说到了这儿,我忍不住地感慨道:“你爹就曾在朝堂之上说过:‘人死了不能再活,执法务必宽大简约’又曾与朝堂诸臣相约:‘朕以死刑至重,故令三覆奏,盖欲思之详熟故也。而有司须臾之间,三覆已讫。又古刑人,君为之彻乐减膳。朕庭无常设之乐,然常为之不啖酒肉,但未有著令。又百司断案,唯据律文,虽情有可矜,而不敢违法,其间岂能尽无冤呼!’……”

  杀一个死囚,得向皇帝报告三次,以决定是否实行死刑,以减少死刑,枉绝冤枉。还规定实行死刑之曰,尚食不进酒肉,内教坊及太常不举乐,因为酒能乱姓,音乐

  请收藏:https://m.kami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