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五十三章 真正交锋_重生之政道风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会落户你这里而不是其他地方,除了资源、交通以及人力资源等等具体因素外。还有什么更能让他们来你这里投资?

  除了硬件设施之外,机制和体系。一个公正公平的竞争体制,一个法律和市场日趋完善的竞争体系,这也是关键,尤其是当地基础条件有一定基础,这才能够真正收到明显的效果。

  而有这两点还是不够,现在的好项目,大企业完全就是美女不愁嫁,还得要给出一些允诺和答应一些很是苛刻的条件。

  用好项目、大投入逼迫地方政府在土地价格及其它优惠政策上让步已经成为心照不宣的准则。至于圈到手的地是否立即启用,是否如同当初答应的那样大的投入则属另一回事。

  还有必须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结合自身实际,量体裁衣,这一点很重要,实际上现在各地发展产业,基本上都是举债,资金来源复杂、成本高昂:既有年息百分之六左右的政策性银行贷款、也有年息百分之八至十左右商业银行贷款,也有年息高达十三左右信托机构借款;而面向社会融资方面,则有承包基础设施工程的基建商垫资,还有园区要求承担基建任务的企业向项目打入工程总造价一半的资金作为“诚意金”。每年按照十二以上左右利率支付利息,项目建成后分三年偿还;还有面向拆迁户或单位干部职工等特定对象的“定向融资”,借用征拆款等民间资金,按照也是按照年息十二左右年利率付息。这基本上是全国的一个行情。

  这方面出现问题的很多,在座的各位估计都知道前两年宣传得挺厉害的余名县,该县二零零二年各类基建投入二十多亿元。以期待能够在较短的时间财政能够增加百分之百,而事与愿违。到今年,全县可支配财力仅三亿不到。其中工资、行政运转、银行贷款本息等刚性支出两点六亿亿元,即使剩余部分全部用于还债,每年也仅能还两千万元,还清债务约需要一百年,这样的情况苟延残喘都难,更不要说谈发展了。

  还有就是我们邻省的安于市,坐落着国内一家著名企业的产业园。这个项目地几百亩,市政府曾为此投入了大量公共资源。建设之初,企业方面表示将投入三十亿元,地方政府预估,项目投产后当期就能形成每年三亿元的税收。但事实上最后企业真正投资的只有三分之一,如今每年税收贡献不过五千万元左右,就算从长远考虑,那也是亏得没边了。

  这种情况在我们省里有没有?据我的了解是有的,不过程dù轻重而已。

  我之所以讲这些,不是泼冷水,而是要提醒下面各级党委政府的干部一定要要能算账、会算账,这引进的企业到底是不是值得。

  有还得要大力提高招商引资人员的素z

  请收藏:https://m.kami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