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36章 把控朝堂_大明嫡长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要大。”

  “那么大石碑上刻什么?”

  皇帝转过身去,拿起了御案上的毛笔,于宣旨上写下了力透纸背的四个大字:

  永镇山河!

  暖阁里,众臣一看,也觉得这样极好。

  “班师凯旋的一应规矩、礼节,朕都不改,该怎么办就怎么办。但朕要加一个在陵园悼念牺牲将士的环节,这事儿不大,列位爱卿就不要和朕争了。”

  皇帝这个话倒是有些意思,好像臣子们特别爱和他争似的……

  但刘阁老在一旁似乎也没什么表情。

  其实他的结局已经不需要皇帝来按下最后一键了,宁夏大胜,朝廷不知道多少青壮官员会跟着皇帝的大旗选择像河套进发,他这个坚决反对、又明显为皇帝不喜的老臣,接下里要遭受的弹劾可多了……

  当然,现在皇帝也太忙了。

  乾清宫事一了,他便又要前往太庙,祭告祖先。

  这是孝道、也是政治动作,就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反正先宣告天下!

  前文所述,古代的祭祀活动很多,像这种打仗打赢了,也是要和老祖宗说道说道的。

  明朝在北京的太庙建于永乐十八年,是按照古代中国“敬天法祖”的传统礼乐制度建造,里面放的就是历代帝王的灵牌,以及极少数有大功于江山社稷、被赐予‘配享太庙’荣誉的大臣。

  所以为什么说这是人臣的最高礼遇,就是后世皇帝在祭拜祖宗磕头的时候,啪啪也顺带着给他们一起磕了。

  在大明朝,有这种待遇的大臣都是徐达、常遇春、汤和这样的大臣。且除了洪武、永乐两朝,一直到朱厚照现在的弘治十八年,还没有哪一位臣子能再把自己的牌位送到太庙里。

  当然,后来嘉靖皇帝有改动,不过改来改去也是洪武年间的人,也就是把刘基加进去了,并非赐给嘉靖自己的臣子,可见这的确是个殊荣。

  太庙正殿两边各有偏殿十五间,东偏殿敬奉着皇族成员牌位,西偏殿敬奉配享太庙的大臣牌位。正殿以后的中殿和后殿全是黄琉璃瓦殿顶的九间大殿,中殿称殿内,后殿称祧殿。

  这地方庄严肃穆,就是皇帝本人来了也不敢乱动,完全按照规制给祖宗的牌位行叩拜大礼。

  皇帝不缺少任何一个礼节,不做离经叛道的事就是要用正道横推天下:你们谁也不要想着拿荒诞昏君四个字来阻挠我!

  第二日的大朝会也是如此。

  之后几日,弹劾内阁首揆刘健的奏疏果然增多。按照明代科道官员的习惯,污蔑一个人是没有底线的,什么乱七八糟的罪名都给你安上。

  这日,朱厚照在奉天门举行午朝。

  他举着奏疏点名询问:“御史于昌治可在?”

  有一面皮细嫩的青年官员到了皇帝面前跪下,“臣在。”

  “你的奏疏朕看了,你说内阁首揆刘阁老老迈昏聩、不堪任事,且排除异己闭塞言

  请收藏:https://m.kami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