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36章 改数百年之弊端_万历四十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已然知晓。”

  谭文化的座师是当年的方从哲,属于浙党一系,不过所谓入乡随俗,谭文化也成为了大明朝贪腐的一员,松江府油水足够,青浦县的油水也够,一年贪个五六万两银子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不过,今日陈操的大事乃是整合松江全府的田地,这种事情,别说是陈操了,就是张居正在位之时想要施行一条鞭法也是难上加难,张居正更是因为这件大事而倒台的。

  黄士静和刘文正现在已经是陈操的人,而且像陈操这种自封松江一府的人,所用之人也可完全是自己夹袋的人。

  所以,目前摆在谭文化眼前的路只有两条,要么老老实实跟着陈操的步子走,要么被陈操换掉。

  除非谭文化手里有很多陈操谋逆的实质性证据,不过按照青浦县刁民的多少来看,谭文化有没有这些东西都是不用想的。

  “松江全府共有土地六十三万又五千四百亩,官田十一万,民田二十万,余下的全部都是私田,”

  陈操说着将田册扔在了桌上:“本公在说正事之前,先和诸位谈一谈咱们大明朝的祖制...

  黄大人,太祖皇帝当年给读书人设定的免赋一事是怎么回事?”

  黄士静当然知道这些,赶紧拱手:“回公爷,国朝初期,汉人地位低下,读书人的待遇很低,出仕为官的读书人生活度日艰辛,时太祖皇帝为了减轻读书人的负担,便定下了读书人考中秀才之后不用缴纳田赋,为的是不让认真读书的人去种田缴纳赋税...”

  “嗯,”陈操满意的点点头:“可是这种情况到了英宗皇帝之后便变了一个味道,那些个农奴大地主都学到了一个技能,全部将名下的田地送给这个读书人,美其名曰投献...

  不仅如此,连那些百姓都学聪明了,将名下的田地寄在秀才公的名下,只需要给秀才公缴纳给国朝一小半的赋税,便可以免去当年的赋税,你们说,这种做法如何?”

  黄士静现在的风向标不错,赶紧拱手:“国朝税赋大减,各个加税摊派只能从农民的手中提取,以至于现在的国朝户部举日维艰。”

  陈操说着看向了谭文化:“谭知县名下有多少田产?”

  谭文化尴尬的不知道怎么说,黄士静便主动开口:“公爷,一般像谭知县这种县官,中举之后就有户籍当地的地主送出至少五十亩田产,最为关键的是给日后铺路,下官惭愧,名下当年也有一百亩地。”

  “黄大人如今在松江有多少私田?”

  黄士静答道:“如今有私田一千六百亩。”

  谭文化见到知府黄士静与陈操两人一唱一和的样子,顿时就有了不详的预感,果然。

  “下官愿意将属于自己的私田全部捐献出来,作为官田使用。”

  嗨呀...

  谭文化脸都青了,他青浦县治下在南直隶部衙内

  请收藏:https://m.kami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