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64章 开垦令2_我在大明造航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玉米,棉花的种植。

  相对于水稻,土豆和玉米对土地的要求比较低。

  一些无法种植水稻的地方,用来种植土豆和玉米是个不错的选择。

  特别是土豆,这玩意产量高。

  虽然长期用土豆做主食不太好,容易吃腻。

  但是,偶尔吃一吃还是很不错的。

  对于一些还吃不饱饭的人来说,好不好吃则是次要的,有的吃才最重要。

  人饿了的时候,别说是土豆,草根树皮都有人吃。

  推广土豆的种植,可以大大的增加粮食的产量。

  棉花不能当饭吃,却可以加工成商品出售到国外,然后进口粮食。实际算下来,种棉花甚至比种粮食还要划算一些。

  开垦令颁布的时候,民报上也出现了一篇文章,分析朝廷政策的用意,其实就是官府在向其他阶级解释,为什么要对百姓那么好。

  不解释一下,总是制定些对农民有利的政策,其他阶层的人心里肯定就有意见。

  这个世界上,好人和高尚的人总是占少数,大都数人都只会关心自己的利益。

  像那些商人,读书人,地主士绅,他们可不会太关心农民的死活,只会关心自己能不能过的更好。

  朝廷总是把资源倾向于农民,他们得到的好处就会少。

  贫富差距缩小,他们的社会地位就会在无形中下降。

  也许他们嘴上不敢说,但心里肯定会有意见。

  有了情绪,说不定就会忍不住搞点小破坏。

  为了安抚其他阶级,吴长庆让魏子文写了篇文章,阐述农民富裕之后,对其他阶层的好处。

  文章中,首次出现了一个名词,消费力。

  文章的论点很简单,百姓如果不富裕,没有钱进行消费,那么大家制造出那么多的布匹谁来买,造出那么多的商品谁来买。

  总不能就指望着富人阶级吧,整个天下,富人的数量也许还不到穷人的百分之一。

  那数以万万计的穷人,是一个巨大的消费群体,可以开拓的市场。

  只有让这些穷人吃饱,有了闲钱,他们才有消费能力,这个市场才可以开拓。

  试想一下,如果那一万万人都可以用得起香水,那么香水这个行业每年的利润就可以增加一百多倍。

  魏子文描绘的场景,对于商人来说还是相当具有吸引力的。

  除了消费能力这个词,魏子文还解释了现在扶持农民,根本目的是解放生产力。

  只有提高了粮食的产量,降低耕种的难度,才能解放出更多的劳动力来为富人服务。

  要是农民连饭都吃不饱,他们哪有富余的人来参与城镇的建设。

  没有那些人来城镇,谁来制造香水,制造布匹,制造宝马车来给富人享受?

  还有那些脏活,累活,又有哪个富人肯定干?

  这种说辞,也有一定的道理,至少可以说服一大部分的富人阶层,让他们心里平衡。

  虽然他们心里不平衡也闹不出什么风浪,但和谐社会有助社会的发展,还是需要缓和各个阶层之间的矛盾。

  吴长庆的计划是先解决温饱问题,先把生产力提升上去。

  将来大家都富裕了,再来致力于改变社会的贫富差距,打造自己心中所想的理想社会。

  好不容易当了一次皇帝,他当然不会只想着统一了天下就完事。

  我在大明造航母最新章节地址:

  我在大明造航母全文阅读地址:

  我在大明造航母txt下载地址:

  我在大明造航母手机阅读: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点击下方的"收藏"记录本次(第364章开垦令2)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

  喜欢《我在大明造航母》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谢谢您的支持!!

  请收藏:https://m.kami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