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65章 天量工程_从手搓CPU开始横扫宇宙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对于一颗即将发生超新星爆炸的蓝巨星来说,就算是平常时候,想要抵近对它进行观测就已经足够艰难。

  它的物质抛射实在太过剧烈,对外辐射也太过猛烈。这导致任何探测器都很难靠近它。或者就算靠近了,也根本支撑不了太长时间了就会被摧毁。

  而,相比起真正发生超新星爆炸之时,这颗蓝巨星在平常时候的辐射又根本算不了什么。

  一旦发生超新星爆炸,在那一瞬间之中,单颗恒星的亮度甚至于能将一整个银河系,数千亿颗恒星加起来的亮度压下去,如此猛烈的辐射,恐怕不管韩阳做出什么样的防御手段,都根本无用。

  既然如此,那该如何对超新星爆炸,宏观黑洞形成之时的具体过程展开近距离的有效观测?

  韩阳的结论是,这根本无法做到。

  但这是否意味着韩阳无法近距离的获取到相关数据?

  并不是。

  早在从银河系出发之前,韩阳便已经有了一整套完整的方案。

  这个方案,在人类文明晋升为五级文明,对那颗中子星进行观测之时,韩阳曾经使用过。

  那便是,以数量来换取质量。

  单独一颗探测器,哪怕只能在超新星爆发之时,进行一微秒,一纳秒的观测与数据收集,都已经足够。

  一颗探测器不够,就上十颗。十颗不够,就上一百颗,一千颗,乃至于一千亿颗,一万亿颗!

  只要数量足够多,就总能积累起足够的观测时长,收集到足够多的数据!

  但相比起当初对那颗中子星进行观测,此刻的工程难度无疑更加提升了许多。

  关键难点在于,韩阳必须要对这颗恒星进行多种手段,多种维度的观测,而不再像是当初那样,只要观测一点即可。

  中微子、伽马射线、红外线、引力波,乃至于暗能波动,空间曲率,以及必定会发生的空间撕裂等等,全部进行观测。

  每一种观测需求都需要不同的观测设备。而这些观测设备,譬如中微子望远镜,就需要建造一层厚厚的屏蔽层,加上至少数十万吨纯水才行,一个探测器的总质量就能达到百万吨以上。

  一个一百万吨以上质量的探测器,仅能进行一微秒观测的话,要积累起一秒钟的观测时间,就需要100万座以上的这种探测器,这是何等浩大的工程?

  这才仅仅只是中微子观测一种。再加上其余的探测需求,其总工程量,就算是韩阳都感到了巨大的压力。

  “恐怕就算银河系之中不存在银盟,任何五级文明都能自由的对超新星,对宏观黑洞的形成过程展开探测,想要获取到足够的资料进而成为六级文明,都是一件艰难到无法想象的事情,都是大部分五级文明根本无法完成的任务。”

  韩阳心中微微有些感慨:“恐怕大部分五级文明都会选择依靠漫长的时间积累来

  请收藏:https://m.kami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