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北极村(二)_六十二年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努力提前还清所有苏联的外债。

  两国人民也再无往来。

  杨嘉北承认自己心思不够细腻,不过宋茉有感兴趣的事情是好的,他能察觉到她情绪的麻木和迟钝,钝到那些放空时候的眼神都能变成割肉的利刃。

  宋茉转身,问杨嘉北:“你去过太阳岛吗?”

  “嗯,”杨嘉北说,“不过不太好玩,和其他地方的公园景区没什么区别。”

  宋茉说:“日记里写,那里有很多很多的白桦林。”

  杨嘉北说:“那是以前,后来砍了不少树——你饿不饿?想吃点啥?”

  宋茉摇头,她还不饿,就是有点渴。还没张口,杨嘉北拧开了一瓶矿泉水,递给她。

  宋茉慢慢地喝:“我看到日记里写,那边有大片白桦林,有很多鸟,还有松花江水……”

  “都是以前,”杨嘉北坐下,他望着宋茉背影,“后来变了。”

  不用问原因,宋茉知道为什么后来变了。

  她不知太阳岛的白桦林面积锐减,但她听爷爷提到过松花江的日日消瘦,枯水期越来越长,就算是雨季,松花江也可能会裸露沙洲。

  这可是曾经人人都喝过的松花江。

  就像大兴安岭的雪越来越薄。

  就像曾经被大肆砍伐的山林。

  就像源源不断,从东北运走的石油、黑土、钢铁。

  以前的东北供应着几乎占据全国三分之一的钢铁,五分之二的石油。最先发展重工业的也是东北,又还将自己一些汽车产业和钢铁产业拆分、输送给南方,帮助它们建起自己的工厂。

  比如东风汽车,比如攀枝花钢铁基地。

  石油、煤炭、木材、粮食、机械……都调配、低价输送到其他地区。

  哈尔滨工业大学,将航空系送给清华,将火箭导弹送给西北林业大学。

  工业发展总要有一定代价,森林,水源,空气。黑土地从不言语,它任人索取,哺育幼弟,伤口疮疤越来越多,越来越多。

  它从不言语。

  共和长子,总要多负担一些责任,来照顾下面同样孱弱的弟弟妹妹们。

  后来它老了,没有力气了,血管里的石油不再蓬勃,筋骨的钢铁水泥渐渐废弃,肌肉的黑土地被人一块块偷出去卖,越来越薄,越来越薄……

  它老了。

  留不住那么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子女了。

  夜晚的小烧烤摊上,一个老乡剥了毛豆,弹掉裤筒上的花生壳,无奈地告诉宋茉,他找工作被拒了。

  因为老板不要东北人。

  宋茉捂着胳膊,那衣袖下旧伤叠新痕,夏天也要穿长袖。

  杨嘉北说:“以前急着发展,没怎么保护好自然条件。”

  宋茉点头:“我知道,我学过。”

  课本上会讲,因为早起法制不健全,因为对自然重视度不够,因为一些部门片面而盲目地追求经济效益……这些都是课本上的东西。

  还有课本之外的。

  宋茉坐在沙发上,握

  请收藏:https://m.kami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